当前位置: 首页>>江理新闻>>正文
【教育强国 奋进江理】融合创新 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5年01月06日 09:20  点击次数:

本网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教育综合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闭幕,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蓝图已然绘就,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清晰路径,注入了强劲动力。我校积极响应,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心布局本科教育工作,为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以全国教育大会为契机,加强学校顶层设计,构建本科教育新局面

学校紧跟时代步伐,全面贯彻全国及江西省教育大会精神,加强顶层设计,前瞻布局,精心制定《江西理工大学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5—2030年)》,为本科教育教学指明航向。一是凝聚共识,彰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魅力。行动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培养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深入对接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优化专业结构,夯实产教融合根基,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打造具有江理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教学新体系。二是锚定目标,奋力推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计划明确提出,至2030年,将建成理念先进、规模稳定、结构优化、产教融合、数智赋能的高质量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巩固学校在有色金属全产业链人才培养中的领先地位。明确本科专业发展、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平台升级、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目标,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助力实现学校综合实力全国领先、行业引领显著、特色领域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目标。三是明确路径,细化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举措。方案围绕专业精简培优、产教融合深化、AI赋能教学、项目化教学推进、“一院一品”创建及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巩固等六大行动,为实现目标提供了详细路径。从专业建设到产教融合,从人工智能应用到项目化教学,从“一院一品”创建到本科教学地位巩固,全方位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专业优化调整为导向紧密对接“1269”行动计划构建产教融合特质专业体系

学校积极响应并深入实施高校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策略,通过多元化措施与全面发力,不仅强化了专业建设的规范化管理,还显著加大了专业动态调整的力度,从而实现了专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契合。一是围绕有色金属产业链人才培养加强顶层设计,突显学校办学特色。学校先后制定并发布了《江西理工大学服务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江西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稀土领域一流学科建设以更好服务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同时,还制定了《江西理工大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专项行动方案》等相关制度,并对《江西理工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与建设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从而在制度层面为有色金属产业链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二是打造稀土领域特色专业链,服务有色金属行业发展。通过围绕有色金属领域,学校构建了一系列涵盖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环境工程、法学以及信息科学等专业的人才培养链。同时,学校积极与赣州、鹰潭等有色金属产业的核心区域进行对接,建立了产业学院和产业研究院,探索出了校政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三是优化学科专业群,服务江西数智创新人才培养。围绕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三个一流学科,学校形成了绿色矿业、现代冶金、先进材料、智能装备、稀土领域以及人文社科等六大本科专业群。这些专业群不仅多维度地对接并落实了江西省的“1269”行动计划,还通过撤销9个本科专业、压减停招19个本科专业的方式,使得招生专业中与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比例达到了90%以上。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为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构建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面对教育新生态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主动拥抱时代变革,率先垂范,积极推进知识图谱课程、智慧课程等信息化教学革新举措。一是以打造一流课程为核心目标,不断深化我校课程建设的内涵与质量。在2024年度江西省首批校企合作一流本科课程评选中,我校杨凤丽老师的《萃取冶金学》与沈澐老师的《机械制图》脱颖而出,荣耀入选,入选数量稳居全省前列,彰显了我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卓越成就。二是依托教学创新大赛这一重要平台,激发全校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与创造力。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激烈角逐中,我校许春冬教授与于双洋老师及其团队,凭借其深厚的教学底蕴与创新的教学设计,双双荣获二等奖,实现了大赛获奖等级与数量的双重飞跃,为我校赢得了广泛赞誉。三是基于AI技术深度融合教育与产业的需求,积极探索以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路径。其中,“‘红色血脉,金色矿冶’:AI赋能机电类课程项目化教学及应用”教学案例,凭借其独特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成果,作为江西省唯一代表,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的32个典型案例之中,这不仅是对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教育创新方向的引领与示范。

以优秀教学成果为引领,加大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优秀教学成果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与成就典范,更是驱动学校教育教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我校在深化教育改革与成果示范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级部门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从多维度汇聚并彰显人才培养的独特魅力。一是高度重视历史教学成果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以此激励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勇于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径,催生了一系列卓越的教学成果。在2022年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的激烈角逐中,我校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高等教育类(本科层次)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获奖总数在全省范围内名列前茅,充分展示我校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卓越成就。二是积极挖掘青年教师在教学成果建设中的潜力,通过搭建平台、提供资源,充分激发青年教师的创新活力,为优秀教学成果的孕育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在2024年江西省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的申报中,我校精心选拔推荐了17项由优秀青年教师领衔的教学成果,展现了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蓬勃朝气与无限可能。三是着眼于高层次教学成果的培育与打造,紧密围绕学校有色金属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精心谋划并启动了稀土、创新创业、智慧矿业和思政教育等四大国家级教学成果培养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注重成果的凝练与提升,精心准备支撑材料,强化业绩培育,全方位提升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力求在更高层次上展现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与深远影响。

(文、图/教务处供稿 编辑/洪小莹)



上一条:欢聚一堂话新春 共叙情谊谋发展——我校召开2025年离退休职工代表迎新春座谈会
下一条:我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轮训

扫描二维码分享
相关推荐: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Copyright © 2024 www.jxust.edu.cn 江西理工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  [赣州-三江校区]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958号  邮编:341000  

        [赣州-红旗校区]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邮编:341000

        [赣州-黄金校区]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56号  邮编:341000

          [南昌-南昌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开发区双港东大街1180号  邮编:330013


   移动版    赣ICP备05001230号-1     赣公网安备 36070202000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