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冬,虽然天气寒冷,然而在赣鄱大地上,科技创新如潮水般奔腾翻涌,一项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从科学研究的“最先一公里”抵达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科研团队开展了近20年的基础研究,致力于3D打印再生型组织的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应用,这样一块块可降解植入的‘牙槽骨’,都是微细粉末颗粒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近日,在江西理工大学增材制造研究院实验室内,生物增材制造科研团队负责人帅词俊拿着一块貌似牙齿的白色材料说,这项研究成果在口腔医学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和市场优势,目前团队已经和西安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一期投资1亿元的产业化协议。
“热敏灸机器人是依据‘辨敏施灸’原创理论,结合现代AI技术,植入江西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陈日新原创的施灸得气手法,实现热敏灸‘探敏定位、辨敏施灸、灸敏得气、敏消量足’技术要求,通过悬灸热敏穴位,发挥强身健体的作用。”不久前,在2024年度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直通车(江西站)活动的成果路演现场,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介的热敏灸机器人项目赢得阵阵掌声,该项目推介人谢丁一教授告诉记者,热敏灸机器人项目已经开始产业化。
科技创新,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能让科技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动力。
如何让科技成果转化更加顺畅?今年6月,省委科技委第一次会议专题审议通过了全省“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半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该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依托省科学院建设1个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同时在设区市建设“M”个市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分中心,在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N”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分中心,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专业化服务+数字化赋能”模式,以增强全省科技成果的“有组织转化”。
“我们把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主抓手和突破口。”日前,在省政府新闻办、省科技厅联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席宏说,全省“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以加强“服务端”为突破,推动和促进创新“供给端”与技术“需求端”的精准高效对接,从而更好地推动和实现科技成果的“有组织转化”。
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如今,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日益活跃,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在上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强劲增长,截至目前已突破2000亿元。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建好用好服务体系,为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搭平台”“引资源”“建生态”“做示范”,支撑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http://epaper.jxxw.com.cn/html/2024-12/31/content_144394_1701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