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我们身处西藏‘东大门’,要履行好抗震救灾的职责。”近日,西藏日喀则市萨嘎县夏如乡达孜村村委会里有关震后恢复工作的讨论正热烈进行。次仁伦珠,2021年从江西理工大学金融系专业毕业后,便义无反顾地来到达孜村工作,现在这位青年正担任着达孜村科技专干兼驻村工作队队员。
用心用情,争做虎峰百姓“知心人”
“达孜的驻村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我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达孜,藏语意为“虎峰”,地处拉萨河两岸河谷平原地区,有拉萨“东大门”之称,境内平均海拔4100米。尽管工作环境艰辛,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牢记“驻村五项”工作任务和乡村振兴20字方针,严守工作纪律,全身心投入基层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努力提升业务能力,以一名优秀基层工作人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为达孜村的发展不懈努力。
扎根高原,愿做抗震先锋“排头兵”
“工作之余,回想在江西理工大学金融系的求学时光,‘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精神历历在目。秉持着这份信念,无论是疫情防护还是抗震救灾,我都会不辞辛劳地耕耘与服务。”
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次仁伦珠所在地区位于震中附近。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他立刻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之中。挨家挨户走访,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受损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统计,以及安抚因地震而受到惊吓的群众成了他的重点工作。在凌晨三四点的“虎峰”达孜寒风如刀,那位挺拔的小伙子次仁伦珠仍在默默冲锋,为藏民们搭建帐篷。
集思广益,扎根成为畜牧育种“土专家”
“在过去,受达孜村4440米的海拔所限,当地69户村民的农业种植大多难以为继。”次仁伦珠表示:“喜马拉23号适宜在海拔4300至4500米的高寒山区春季种植,其适应性和产量表现也就成了高寒山区的希望之种。”
在了解到青稞良种“喜马拉23号”的神奇效力后,他带领着村民们一起引进新育种,持续推进畜牧育种工作改良,村民亲切地称他为“土专家”。在达孜村担任科技专干期间,次仁伦珠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协助村“两委”推动村庄选种工作进行。三年来,合作社为本村群众分红120万余元,达孜村全面推广良种良法,正向着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迈进。
“他是最值得信赖、最温暖的存在。”每当谈及月月入户走访的次仁伦珠,当地村民都这样形容他。关于未来,这位“虎峰”上的“土专家”笑着表示,他将矢志不渝扎根基层,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属于他的青春华章。
https://tt.jxnews.com.cn/news/2642285?app=jxttn&uid=239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