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江理>>正文
《江西省人民政府》:2025年江西省优秀教师记者见面会在南昌举行
日期:2025年09月07日 09:24  点击次数:

见面会现场(黎穗 摄)

9月5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联合召开2025年江西省优秀教师记者见面会。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音乐教师肖惠文,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家具学院青年教师李德鑫,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护理学院党委委员李沐,江西理工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董玉婷依次介绍个人先进事迹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黎超权主持见面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黎超权(黎穗 摄)

黎超权: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记者见面会。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长期以来,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牢记初心使命,扎根教育一线,潜心教书育人,为推动我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强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业绩突出的先进典型。

今天,我们有请到四位优秀的教师代表,请他们围绕“弘扬教育家精神彰显赣鄱名师风采”与大家交流。他们是: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音乐教师肖惠文老师,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家具学院青年教师李德鑫老师,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护理学院党委委员李沐老师,江西理工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董玉婷老师。

江西理工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董玉婷(黎穗 摄)

董玉婷:

大家好!我是江西理工大学董玉婷,一名80后辅导员,今年是我担任辅导员的第21年。我们学校工科生多,我便发挥音乐特长,组建合唱队、舞蹈队,开设音乐思政课,以音乐为鲜活载体,于潜移默化中将思政教育入脑入心。为更好守护学生心理,36岁时我开始攻读心理学博士,毕业后创办“树洞小屋”工作室,帮学生化解各种心理问题。

我还参与全国辅导员工作室联建,并成为第一批主理人。21年辅导员工作经历,让我始终相信教育有温度更有力量。未来,我会继续以爱与智慧,温暖、赋能更多学生。谢谢大家!

新华社记者:江西这片红土地孕育了深厚的教育情怀。请问各位教师代表,对你们而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新时代江西的教育实践中,具体意味着什么?将如何延续这份使命?

董玉婷:我也来说说。作为扎根江西红土地的高校辅导员,在我心中,新时代江西教育实践里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以红土地的红色基因铸魂,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让他们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江西丰富的红色资源,是我开展育人工作的“活教材”。日常工作中,我会把红色教育融入学生成长点滴:开主题团日、班会时,组织学生看“思享荟”、听“红师”讲红色故事,一起讨论青年担当;和学生谈心时,会借方志敏的红色家书为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帮他们驱散迷茫、坚定信念。我还带学生参加暑期大思政实践,走进井冈山、于都长征出发地、小平小道等地,让他们亲手触摸历史,从心底筑牢爱国情、立下报国志。同时,我也注重将“红色铸魂”与“科技强国”结合,在党团活动中加入产业实践环节:带学生走访企业、对接实习、走进生产线,听工程师讲技术突破的故事,让他们真切感知“专业能为国家做什么”。

比如有次带学生参观精密制造厂,一位技术骨干指着“中国芯”设备说“我们攻克‘卡脖子’难题”时,原本抱怨专业课枯燥的一位同学说听了后深受触动,后来他努力学习,还考取了国防科技大学博士。其实我做的这些,都只是一名教师该做的普通事。说到底,把这份使命坚持下去,就是要帮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更多青年把青春力量融入国家建设、发展中。谢谢!

凤凰网记者:作为拥有多年思政教育经验的高校辅导员,请问董玉婷老师,您如何利用多学科专长和自身多元身份优势,做到因材施教,助力每个学生找到自身成长方向,实现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

董玉婷:我觉得因材施教,其实就是针对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下功夫——帮他们挖出身上的亮点,再把这些优点放大。我会给每个学生建一份“成长档案”,还会为他们画专属的“个人画像”,跟不同学生交流时也会用不同的方式。我也常把自己“拆开来用”:需要倾听学生心事,就拿出心理老师的耐心;聊职业规划,就带出创业导师的激情;谈情感共鸣,会用文艺生的感性;分析问题时,又能拿出理工科的逻辑,学生需要哪方面的支持,我就提供哪方面的帮助。

之前有个学生,编程能力很强但特别不自信。我就推荐他进了工作室,作为指导老师,我陪着他一起研发养老机器人。后来这个项目不仅在全国比赛里拿了奖,他还成功被推免为研究生,整个人也变得越来越自信。我的这些不同身份,也像是发现学生闪光点的“不同窗口”。比如有个学生成绩在中下游,自己也挺迷茫的,但我发现他在音乐创作上很有天赋。刚好我是合唱队的指导老师,就鼓励他在迎新晚会上表演自己的原创作品,当时他站上舞台,眼里的光根本藏不住。之后我还帮他做了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测试,给了他一些创业方面的建议。现在,他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独立音乐制作人。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温暖的陪伴,帮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向,向上生长。

https://www.jiangxi.gov.cn/jxsrmzf/twsl/pc/content/content_1963908099163758592.html




下一条:《江西教育融媒体中心》:江西教育系统广大师生观看九三阅兵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无比自豪!

扫描二维码分享
相关推荐: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Copyright © 2024 www.jxust.edu.cn 江西理工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  

                                                                                      [赣州-三江校区(东园、西园)]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958号  邮编:341000  

                                                                                      [赣州-红旗校区]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邮编:341000

                                                                                      [南昌-南昌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开发区双港东大街1180号  邮编:330013


   移动版    赣ICP备05001230号-1     赣公网安备 36070202000070号